接受着相夫教子,夫唱妇随教育的女子……

她们听说着天工学校女学生的人生,听到周围人对她们赞不绝口的评价,犹如看到在重重黑夜中燃烧的一簇篝火,抱着一丝希望,勇敢了一次,想去看看。

这点微弱的希望,好不容易鼓起的一丝勇气,从没有一次落空。

被叔伯两家抢走田地和家产的寡妇,紧紧地抱着枯瘦的女儿,泪流满面,小女儿眼里也带着羡慕:“娘,我也想去天工学校念书。”

“嗯,”刚刚死了丈夫的寡妇哽咽一下,“红枣聪明,肯定也能的。”

她想送女儿去天工学校读书,去过船上女孩那样的生活,别像她一样。

不同的岸边,有不同的人生百态,不变的是饱受欺压和束缚的痛苦,和迷茫中被光束照亮的期盼。

“他爹,女儿养好了,一样出息。”

“那是姜柔吧?她竟然能说得一群男人服气低头?”

“阿妹,你看那边。那个姐姐原来也和我们一样在家喂猪洗碗捡柴,现在不仅穿新衣服,没人骂她赔钱货,还给自己起了个名字,慕巧思,真好听。”

……

在这场足足有六个都府受益的游学中,六个都府获得了足够的良种,全新的耕作技巧和方式,还有根据不同土壤、气候等量身定制的肥料……

顾璋的名气,如无处不在的太阳光,洒在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,种在了无数农人的心上。

天工学校的名气,也节节攀升,几乎无人不知、无人不晓。

并非完全因为农耕,毕竟农耕周期长,短时间内只能看到有改变,而且名气大多落在顾璋头上。

如日中天的名气,盖因无处不在、层出不穷的“小发明”“小改变”

比如在码头,用原本就有的木棍、绳索和运输车,随手一改装,就轻松多了!!!

又比如前些日子,在某地农家借宿的时候,发现他们烧的黑煤块一坨坨的,不仅不暖和,有些质量不好杂质多的,还要警觉着不能让它半夜熄灭。

学子们也不知脑子怎么想的,随手借了树枝,往煤球中间捅了几下,这个困扰当地农家好些年的问题,竟然就解决了!

要知道这煤球,往年可是半夜熄灭,冻死过人的!

明盛帝

章节目录